新版本载具 - vt-5 轻型坦克讨论贴

唉,还是看看它们认不认自己的模型吧。唉,不能公开机密材料就只能这样做了。

认了,也没完全认,issue区认为图片没法展示15炮塔与地板的连接方式,这里的词他用了地板而不是吊篮

不要越线他们就是想让你这么干 他们哪能不知道 这么多人给他发了就算不知道现在也知道了 就在那嘴硬等人给他发数据 发了数据也说是非公开数据不予理睬

中国装备特有的保密性极高。大家只能用各种侧面测量的方式来做

最起码证明了我们的保密性确实非常好()

1 Like

好了nei了

这也太逆天了,gaijin连物理都不认了,就非要那个b官方资料

1 Like

如果能够多角度看到装甲的连接部位,比如不同的电视节目和展会实拍,那我认为还是有可能被承认的。虽然需要时间。

2 Likes

你就挺抽象的,吊装的时候不把吊篮在外部链接好,等装上炮塔以后进去打螺丝?你有没有想过游戏里那个吊篮怎么把待发弹药架的弹药运输到装弹机?

那其实就没有太大意义了,中系现代载具能有几个比vt5资料还多的,这种程度的资料都不认那以后gaijin幻想造车难道都得挨个自证

1 Like

正确的,不要乱给载具加不存在的内构

侧面免疫30针这个现在游戏里面99A都不行,很难想象gaijin会接受这个

2 Likes

其他先不管
总之33吨的东西不能说主装甲带让12.7薅穿吧

1 Like

感谢收集整理与制图,您的讨论已作为上方观点和其他帖子内容的补充信息纳入反馈。
如有其他公开资料欢迎前往 问题反馈平台 为已有的报告补充内容。

4 Likes

vt5就不该有那个炮塔吊篮,现有的资料根本不支持这个莫须有内构的存在。而且防护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再怎么总不可能比步战车还弱,装甲赋值甚至都不跟模型匹配

1 Like

首下装甲只有10mm是完全不合理的。所有VT5改型的基甲和布局都是一致的。重装VT5会在首下加挂重型ERA(FY4或5)或者复合装甲包。如果使用可以抵挡动能弹的重型ERA,10mm装甲甚至无法抵挡爆反爆炸时的冲击。这相当于给BTR80或者BMP1的油箱附近加挂了Relikt级别的爆反,是极其不合理的。何况游戏内油箱位置过于怪异,紧贴内衬,而且前段过于不规则。那里明显是复合装甲填充的位置。如果真实世界中VT5的布局就是如此,那么ERA爆炸的时候会轻易击穿10mm首下装甲波及油箱然后自己把自己炸上天。

1 Like

谢谢你们

VT5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中系许多载具都曾经在测试服经历过类似的事件,但最终gaijin并没有很好的修复这些载具身上存在的问题。

5 Likes

关于炮塔内部的复合装甲的证据:


我们都知道中系的复合装甲包一般是由铆钉与均质钢装甲连接(这在一些大学对于复合装甲的教材中可以看到),在这张图片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一些铆钉贯穿了装甲外壳尔进入车体内部。如此高等级的连结方式一般只会用需要高强度固定的模块,例如复合装甲包。由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出vt5炮塔内部的复合装甲包的物理形状,如图所示,厚度约在550mm左右。

3 Likes

问题是Issue区管理员要大伙给出具体数据,100mm炮弹什么距离什么角度射击。


我个人对VT5防护的合理推测是,根据几个大家发烂的文章,
根据《兵器》2017年1期《轻量化的主战坦克——VT5坦克采访记》"而T-54A,T-55的战斗全重不超过40吨,有能力在VT5的想定战场上机动和作战。因此,VT5在火力上要能够击穿T-54A,T-55,在装甲上要防住它们发射的100毫米穿甲弹。"和《现代舰船》2018年8期《国产新轻坦的重新审视》“新型轻型坦克也借鉴了XM8装甲火炮系统的分级防护理念,采用安全性更好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减少坦克乘员的同时控制了车体的尺寸和战斗全重,以基础防护模式时30吨左右的战斗全重进行远程投送并应对中低安全威胁作战环境的需要,炮塔正面装甲可抗击老式100毫米穿甲弹,车体正面装甲可免疫俄式30毫米穿甲弹”,《现代兵器》2016年12期《专访VT5外贸型轻型坦克坦克总设计师李春明》“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让VT5轻型坦克的防护水平达到可以抵御一代二代主战坦克攻击的水平”

不难看出,炮塔正面抵抗BR412D,对于全口径弹药/动能弹药防护在230KE+,破甲弹防护应该能抵挡常见的100mm/105mm/115mm破甲弹(400CE+)。
根据《现代兵器》2016年12期《专访VT5外贸型轻型坦克坦克总设计师李春明》“VT5虽然轻,但并不意味着其护性能就弱。VT5 采用模块化装甲结构设计,有基型车和重装车之分,可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剖面,配置不同的装甲,如爆炸反应装甲、陶瓷复合装甲、格栅装甲等。重量则根据不同的披挂方案在33~36吨之间变化”考虑到高硬度陶瓷贴花装甲早在我军装甲车辆(ZBDO4A,ZBL08家族,ZLT11,ZTQ15,05两栖家族,新八轮家族)大量应用,车体正面首下厚度不错的那块附加装甲大概率就是高硬度陶瓷附加装甲。对于前文中提到的车体抵御30毫米穿甲弹,前面也有帖子测出来首下物理厚度大概在50mm,这样的厚度,足以抵挡1000米外射击的3UBR6(游戏数据穿深44mm)。那么车体首下应该是20mm+30复合

首上数据就难以知晓了,不过《兵器》2017年1期配图说明提到“车体首上加挂反应装甲,可以抵挡100毫米炮的直接命中”但是车体首上这些可疑的螺钉,个人认为应该首上是有一层较薄的NERA,不然连100mm炮发射破甲弹都的难以抵挡。首下附加装甲板外装的应该是复合装甲块而不是ERA(参考ZTQ15首下在附加装甲上安装的反应装甲)
车体侧面和炮塔侧面,则根据《坦克装甲车辆》2022年《 VT5-U轻型坦克的技术革新及其跨代性特征》“但即便如此,由于在大部分被弹面只能抵御23毫米动能弹的攻击”。目前游戏里炮塔侧面满足这一防护需求(15+5+15)。而防护1000米的23穿甲弹仅仅需要26mm装甲,车体侧面装甲厚度至少需要大于这个数字(26mm+).

8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