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度第四次版本更新“进攻矛头”正式发布!
侦察尖兵就位,预备引导攻势!随“进攻矛头”版本更新加入游戏的全新载具阵容各具特色,无论您偏好哪一种玩法,都能找到合适的选择——鹰 200 为英国空战科技树引入了武装高教机玩法,而荷兰福克 D.XXIII 则让二战前期的前拉后推布局构想在游戏中重获新生!新一代轮式轻坦 EBRC 美洲豹现已入列法国科技树,为顶级队列再添一员机动战力;英国也获得了酋长 900 型外贸主战坦克,在沿袭稳扎稳打风格的同时带来了实用的动力升级。以推进式尾桨设计闻名的冷战神奇武直 AH-56 夏延人呼啸而至,现已作为联队载具加入美国科技树。海战方面,多艘历史名舰也已驶入海区,只待一展身手。最后是两张经典陆战地图——斯大林格勒与喀尔巴阡山迎来了全面翻新,在保留原有地图布局与进攻路线的同时画面表现全方位升级,给各位车长们带来全新印象!
更多问题修复、机制变动以及载具变动详情敬请参阅更新日志!
空中载具
美国
- F-15C 金鹰
德国
- 狂风 IDS SLE
- Ju 188 A-2 — 全新座舱模型现已实装。
苏联
- 苏-30MK2 AMV (礼包载具)
英国
- 鹰 200
- 鹰 200 RDA
- 蚊 B.Mk.XVI (联队载具)
中国
- 歼轰-7A 原型机 (礼包载具)
- 歼轰-7
意大利
- MB-326K
法国
- 福克 D.XXIII (荷兰)
瑞典
- F-16AM (挪威)
以色列
- M.D.450B (29) (高级载具)
地面载具
美国
- LVT(A)-1 (M24) (高级载具)
德国
- 虎王 — 外观模型升级。
- 虎王 (Sla. 16) — 外观模型已更换为根据量产版本虎王建模的全新模型,发动机舱盖模型将在之后的更新中进行对应修正。
苏联
- BTR-82AT
- T-34-85 (STP)
英国
- 酋长 900
中国
- CM34
- 堡垒-P (巴基斯坦) (联队载具)
意大利
- C13/TUA
法国
- EBRC 美洲狮
以色列
- M113/HVMS
直升机
美国
- AH-56A (联队载具)
英国
- AH Mk.2 阿帕奇
日本
- AH-64E (印度尼西亚)
中国
- AH-64E
法国
- AH-64E (荷兰)
海战舰艇
美国
- 俄勒冈城
- PT-262 (高级载具)
- PGM-9
德国
- 国王
苏联
- 埃里温
英国
- 百夫长
日本
- 长门 (礼包载具)
- 武藏
- 雁
意大利
- 意大利
法国
- 布雷斯特
- 克里蒙梭
- 指挥官多米内
新地图与作战任务
- 新增预设武器配置的全新教程任务,可在基地界面通过左上角的 战斗 → 新手教程 → 测试武器装备 进入,新增以下项目:
- 卫星制导炸弹
- 瞄准吊舱引导卫星制导炸弹
- 热焰弹教程:针对无抗干扰能力的空空导弹
- 热焰弹教程:针对抗干扰空空导弹
地图与作战任务更新
- 斯大林格勒 — 地图视觉效果全面翻新,整体布局与进攻路线不变。重新制作了地图中的大部分场景模型,提升环境观感,新模型包括:所有的工厂厂房与其他房屋、废墟残骸与煤堆、地面材质贴图。多处先前未被积雪覆盖的背景物品现被积雪覆盖。提升了河道冰面的观感,新增干枯草地区域。陆战部分小地图同步进行了更新。
- 喀尔巴阡山 — 地图外观效果全面翻新。场景模型全部替换为新版本:部分石块外形略有变化,地面材质贴图翻新,山上城堡模型更新,地图中的植被观感进行升级。对地图中的地形进行升级,较原版更加细化。陆战部分小地图同步进行了更新。
- 东欧 — 对河道两边上岸位置进行了细化,阶梯现能够被摧毁。对地图外围空战部分地图的森林进行了优化,使外观更加自然真实,修复了道路与不同地形交界处的外观错误。
- 科尔松 — 修复了地图边缘的树木位于水下的错误。
- 对空战历史模式新手战斗进行以下变动:
- 机场现变为不可炸毁,与中高级战斗中的情况一致。
- 开局的战区数量由 3 个增加至 4 个,战区被摧毁后一段时间内会重新刷新,与中高级战斗中的情况一致。
- 地图中的部分坦克单位替换为装甲运兵车,方便战斗机玩家摧毁。
- 细化了飞机凝结尾迹的出现条件,海平面温度零上 15 °C 时尾迹出现高度增加至海拔约 9500 米;海平面温度 -25 °C 时增加至约 5000 米。
- 阿登与阿登 (冬季) — 修正了地图中浮动与沉没环境物体的位置,并平整了部分房屋下方地面以修复房屋局部悬空的错误。所有仅阻碍移动而无实际用途的壕沟均已清除,为西南出生点通往城市的道路扫清障碍 (针对【战区控制】模式进行的改动)。降低了西南出生点的山坡陡度,在维持原有掩体功能不变的同时方便载具通行。对【战区控制】版本地图中的部分城区布局进行了调整,使得城市观感更加真实。【战区控制 #2】版本地图的 C 点方位新增低洼区域,在保持进点行进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避免南方队伍直接对北方队伍形成跨射。对地形高度分布情况略作调整,对部分不自然的陡坡进行了平滑处理,以改善地形通过性。
无间断对抗模式变动
- 为 10.7 以上分房权重地图的机场部分增设新一级防空系统,引入了 ItO 90M 型。
- 地图中 AI 空中单位 (轰炸机、攻击机、侦察机等) 的型号现根据以下权重阶梯进行划分:
- #1:1.0-2.0 → 1.0-2.3
- #2:2.3-3.3 → 2.7-3.7
- #3:3.7-4.7 → 4.0-5.3
- #4:5.0-6.3 → 5.7-7.3
- #5:6.7-7.7 → 7.7-9.0
- #6:8.0-9.3 → 9.3-10.3
- #7:9.7+ → 10.7+
- 针对 10.7 及以上权重的战斗,现已增设单独的地图内 AI 空中单位预设,先前 8.3 及以上权重的战斗均采用同一套 AI 单位预设。
- 对无间断对抗各科技树阵营对应的 AI 空中单位预设进行了变动,使各权重区间使用的战机性能大致相近:
- 中国:
- #6: 伊尔-28 → 强-5 早期型
- #7: F-104A → 歼轰-7A
- 法国:
- #4: PB4Y-2 → AD-4
- #6: 军旗 IVM → 超级军旗
- #7: 幻影 IIIC
- 苏联:
- #6: 伊尔-28 → 雅克-38M
- #7: 苏-7B → 苏-24M
- 英国 :
- #7: 闪电 F.6 → 狂风 GR.4
- 德国:
- #7: F-104G → F-5E
- 意大利:
- #5: P.108B 2 批次 → F-84G
- #7: F-104S → 狂风 IDS
- 日本:
- #6: T-2 → AV-8S
- #7: F-1 → F-5T
- 中国:
- 分房权重 10.7 及以上的战斗中,AI 攻击机型号进行以下变动:
- 美国:F-104C → F-5E
- 苏联:苏-7B → 苏-24M
- 德国:F-104G → 苏-22M4
- 意大利:F-104S → 狂风 IDS
- 日本:F-104S → F-5T
- 为地面战斗部分的 AI 单位重新添加“反攻”逻辑。局部遭遇战结束后,若进攻方取得胜利,则防守方会有 50% 的几率进行反击,尝试夺回丢失的区域。
- 修复了战斗中 A 队地面车队可能无法正常生成的问题。
- 修复了摧毁/保护地面车队的任务会随车队被击毁而卡死的问题。
- 当地面车队剩余车辆少于 3 辆时,整个车队将被判定为遭到击毁,余下的载具将自动弃车。
地面单位模型,损伤模型,载具性能和火力配置调整:
- 轻剑、CS/SA5、罗兰 1、FlaRakPz 1、XM975 — 研发解锁的地空导弹在解锁后即可免费使用,不会产生弹药费用。
- M1A2 SEP v2 — 地雷防护改装件由 IV 级移至 I 级,TUSK 爆炸反应装甲套件现作为单独的改装件随地雷防护改装件自动解锁,并且可独立于地雷防护改装件拆装。允许玩家拆卸对应装备减轻载具重量。
- 挑战者 Mk.2、挑战者 Mk.3、挑战者 DS、挑战者 2/2F/TES、挑战者 2 OES、挑战者 3 TD、黑夜、哈立德 (英国)、FV4030/3 — 发动机功率由 1217 马力更正为 1314 马力。(玩家报告).
- 打击者、弯刀 — 提升了原地转向速度。(玩家报告).
- T-72B3、T-72B3A、T-90M、T-80BVM、2S25M、挑战者 2 黑夜验证车、VT4、VT4A1、ZTZ99A、WZ1001(E) LCT、90 式战车、90 式战车 (B)、TKX(P)、TKX、10 式战车、勒克莱尔 S1、勒克莱尔 S2、勒克莱尔 SXXI、勒克莱尔 AZUR、梅卡瓦 Mk.3B、梅卡瓦 Mk.3C、紫色雷霆、梅卡瓦 Mk.4B、梅卡瓦 Mk.4 LIC、梅卡瓦 Mk.4M — 新增对空目标自动跟踪功能。
- ZTZ96、ZTZ96A、ZTZ99-II、ZTZ99-III、ZTZ99A、VT4、VT4A1、MBT2000、哈立德 —耳轴模型现正常在内构预览视角下显示。
- VT5 — 炮塔内构对应的模型已获升级,更新了自动装弹机、炮塔座圈以及地板对应的内构模块建模。
- VT4、VT4A1 — 细化了伤害模型中的爆炸反应装甲块,单块爆反现可被单独击毁。
- 五式中战车 — 车体副炮的 37 毫米九四式穿甲弹已更正为 37 毫米一式穿甲弹,新增 37 毫米九四式榴弹。(玩家报告). 对装填机制做出调整:先前装弹板内的待发弹消耗完毕后即进入补弹时间,现更改为炮塔内 16 发待发弹药均可以 4.5 秒/发的速度进行装填。 (玩家报告). 载具分房权重由 5.0 上调至 5.7,所属等级由 III 级变动为 IV 级。新增第六名车组成员。资料来源:Magazine “MILITARY CLASSICS Vol. 35.” Published by Ikaros Publishing Co., Ltd. October 2011. p. 37. “機甲入門 Armored Warfare Basics.” Jiro Sayama. 2002. ISBN-13: 978-4769823629. pp. 570-571. 四研会, 1978『四研史: 陸軍第四技術研究所の歩み』 Japanese Army Artillery, Infantry Support Gun, Anti-tank Gun etc., Jiro Sayama. July 2011. ISBN 13: 9784769826972. pp. 368-369. ORDNANCE TECHNICAL INTELLIGENCE REPORT NUMBER 21 Subject: "Japanese Automotiv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Combat and General Purpose Vehicles." 23 March 1946.
- 四式中战车、四式中战车后期型、五式中战车、试制七厘半自走炮、三式中战车改 — 主炮最大俯角减小。(玩家报告).
- LAV-AD — 修复了后一对车轮在内构预览视角下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修复了导弹耗尽后,车体内仍然遗留有最后一发导弹对应模块的问题。
- 突击者防空型 — 新增“校准主炮”改装件。
- M901 — 新增“方向机”改装件。
- 为部分地面载具的外部模块新增对应的动画,相关动画仍在测试之中,开发团队未来将进一步细化载具外观部件的模型,争取更加真实生动地还原对应部件的观感。为下列载具的对应部分添加了独立动画:
- T-90M — 炮塔下缘的格栅防护网格
- Bkan 1C — 炮管伪装网
- M1128 狼群 — 车体侧面伪装网
- 雌虎 30、雌虎 (UT30) — 车体后部链状防护网
- 豹 2 (OTCo) — 伪装网与其他面料
- 公羊“坚定信念” — 炮塔伪装网
- 豹 2 PSO — 修复了加装推土铲不会影响车体重量的错误。(玩家报告).
- FSAF SAMP/T MAMBA — 最高行驶速度由 100 千米/时更正为 110 千米/时。(玩家报告).
- 洛林突击炮 — 首上装甲厚度由 50 毫米更正为 60 毫米。挡泥板下缘厚度由 20 毫米更正为 15 毫米。车长指挥塔装甲材质由轧制均质钢装甲更正为铸造钢装甲。(玩家报告).
- 洛林突击炮 — 载具全重由 25 吨更正为 32.9 吨。(玩家报告).
- 洛林突击炮 — 发动机功率与转速由 685 马力 3000 RPM 更正为 600 马力 2500 RPM。(玩家报告).
- 洛林突击炮 — 对传动系统个档位出力系数进行了调整。(玩家报告).
- 洛林突击炮 — 主炮俯仰角由 -6°/+16° 提升至 -6°/+19°,水平射界由 ±9° 更正为 ±10°。(玩家报告).
- 洛林突击炮 — 炮手观瞄由 6 倍更正为 8 倍。(玩家报告).
- CV 90120-T — 发动机功率由 800 马力提升至 815 马力。(玩家报告).
- CV 90120-T — 载具名称由 CV90120 更正为 CV 90120-T。(玩家报告).
- JaPz.K A2 (所有型号) — 载具全重由 18 吨更正为 17.7 吨。(玩家报告).
- JaPz.K A2 (所有型号) — 主炮俯仰角由 -6°/+13° 更正为 -8°/+12°。(玩家报告).
- 拳师犬 MGS — 炮手观瞄缩放倍率由 3-10 倍更正为 2-8 倍。(玩家报告).
- ZSU-57-2 (所有型号) — 方向机最大转速由 30 度/秒更正为 36 度/秒。(玩家报告).
- AMX 50 福煦 — 修复了人力装填火炮播放自动装弹机音效的问题。(玩家报告).
- 狼 — 修复了装填第二条弹链后才会开始卡壳的问题,在卡壳期间仍会发生过热,导致再次卡壳的问题。(玩家报告).
- 25 式 RCV (P) — 载具名称由 RCV (P)更正为 25 式 RCV (P)。
- 24 式 ICV (P) — 载具名称由ICV (P) 更正为 24 式 ICV (P)。
- 獾 — 修复了激光测距仪改装件解锁后,瞄具的目标自动跟踪功能无法正确显示提前量信息的问题。(玩家报告).
- OF-40 (所有型号) — 动力舱与战斗室之间新增装甲隔板。资料来源:Carro armato OF 40 MK2A manuale dell'operatore. Volume 1. Descrizione generale.
- OF-40 (所有型号) — 载具全重由 43 吨修正为 44.3 吨。资料来源:Carro armato OF 40 MK2A manuale dell'operatore. Volume 1. Descrizione generale.
- 10 式战车、TKX (P) — 修复了耳轴部分标注厚度低于实际值的问题。
- Ikv 91-105 — 修复了人力装填火炮播放自动装弹机音效的问题。(玩家报告).
- 丘吉尔 VII — 载具全重由 41.5 吨增加至 42.2 吨。(玩家报告).
- 87 式侦察车 — 修复了炮手观瞄视角下的夜视仪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 马加赫 6M — 修复了加装推土铲改装件后,载具全重未发生变化的问题。
- 挑战者 2E — 修复了车长机枪会与炮手观瞄发生穿模错误的问题。(玩家报告).
- 弯刀、打击者、突击者防空型、突击者 HVM — 负重轮的装甲材质由结构钢更正为铝合金。(玩家报告).
- BMP-2MD — 修正了防护分布与原版 BMP-2 存在的不一致之处。
- BMD-4M、BMD-4M2 — 部分组件的装甲材质由 ABT-101 铝合金更正为 PAS-1A 铝合金。
- BMD-4、BMD-4M、BMD-4M2 — 修正了车体与炮塔的装甲厚度。
- M3 布雷德利、M3A3 骑兵战车 — 更正了车体与炮塔部位铝合金基甲的装甲厚度。车体首上与炮塔正面/侧面装甲厚度由 25.4 毫米更正为 38 毫米。车体首下装甲厚度由 25.4 毫米更正为 52 毫米。
- M3A3 骑兵战车 — 附加装甲厚度已获更正。车体首上复合装甲模块厚度由 25.4 毫米更正为 32 毫米。侧裙厚度由 25.4 毫米更正为 13 毫米。
- KV-1E — 车体正面中央部位的装甲厚度由 40 毫米更正为 75 毫米。
- KW I C 756 (r) — 车体正面中央部位的装甲厚度由 40 毫米更正为 75 毫米。炮盾上下两块区域的装甲厚度由 105 毫米更正为 70 毫米。
- IRIS-T SLM — 导弹导引头抗红外干扰能力增强,末端制导激活距离由 10 千米变更为 4 千米。
- 天剑 — 载具移动时雷达天线将自动收起。
- 酋长 Mk.3 — 载具全重由 54.5 吨更正为 54.1 吨。(玩家报告).
- 酋长 (所有型号)、哈立德 (英国) — 炮塔吊篮装甲厚度由 4 毫米更正为 10 毫米,材质类型由结构钢变更为轧制均质钢装甲。
- 拳师犬 MGS — 新增对空中目标锁定与自动跟踪功能。
- M1 KVT — 修复了拆除外观改装套件后载具全重不会下降的问题。
- 挑战者黑夜验证车 — 车长观瞄缩放倍率由 7.6-8 倍变更为 2-8 倍。
- 维克斯 Mk.1 — 发动机功率由 608 马力更正为 709 马力。(玩家报告).
- 魟鱼 (所有型号) — 修复了坦克车体与炮塔部分位置的装甲厚度过厚的问题。
- BTR-80A — 炮手观瞄缩放倍率由 3.8-4 倍更正为 2-4 倍。资料来源:Бронетранспортёр БТР-80А. Техническое описание.
- T58 — 修复了载具不会受车内火灾或弹药殉爆而损毁的问题。 (玩家报告).
空中载具与直升机模型,损伤模型,载具性能和火力配置调整:
火力配置及武器系统
- 修复了部分型号的机炮在载机处于机动期间无法连续开火,导致机动期间火力出现空当的问题。
- F-14A 早期型 — 不同型号空对空导弹的挂架与导引头冷却装置存在冲突,导致机腹挂架无法同时挂载 AIM-54A 与 AIM-7E-2 雷达弹的限制现已得到还原。(玩家报告, 玩家报告). 新增 2 × AIM-54A 不死鸟主动雷达弹默认挂载配置,位于机腹前部挂架上。
- F-14B — 新增 2 × AIM-54C 不死鸟主动雷达弹默认挂载配置,位于机腹前部挂架上。
- F-14A (伊朗) —新增机腹挂架 2 × AIM-54 不死鸟主动雷达弹的默认挂载配置,移除了机腹挂架挂载单发 AIM-54 的挂载选项。
- B-57B — 机翼挂架新增额外的 FFAR 火箭弹发射巢挂载选项。(玩家报告).
- F-15I 雷霆 — 取消了翼下挂架无法同时挂载 SPICE 2000 制导炸弹与空对空导弹的限制。(玩家报告).
- 歼轰-7A — 新增额外的 Kh-29T 空对地导弹挂载选项。
- 直-10ME — 新增蓝剑-11 空对地导弹挂载选项,AKD-10 与 CM-502KG 对应的改装件由 II 级移至 III 级。
- F-16I 风暴 — 外部挂架新增 AIM-120B 空对空导弹挂载选项。
- F-16I 风暴、F-16D 闪电 II、F-16C 闪电 II — 常规武器挂载现更改为默认解锁,原先常规武器挂载对应的改装件现已替换为 GBU-31/64、SPICE 250/1000 以及 SPICE 2000 制导炸弹,需要单独研发解锁。若玩家先前已解锁这三类制导炸弹挂载选项,则新版本变动实装后也将同步获得对应的三项改装件,无需重复研发。
- F-16A ADF、F-16A ADF (意大利)、F-16A MLU — 新增 2 × AIM-120A 主动雷达弹默认挂载配置,位于中央机翼挂架上。
- 图-1 — 外部挂架新增 BRAB 穿甲炸弹挂载选项。
- 苏-17M4、苏-22M4、苏-22M4 WTD1 — 干扰弹备弹数量有 256 发更正为 384 发。(玩家报告). 资料来源:Боевое применение инфракрасных патронов ППИ-50-3 и ППИ-26-2 с самолетов фронтовой авиации (Су-17М4).
- 掠夺者 S.2B、狂风 GR.1 — 新增海鹰反舰导弹挂载选项。
- 苏-24M — 新增 Kh-59M 空对地导弹挂载选项。(玩家报告).
- 蚊 FB.Mk.VI、蚊 FB.Mk.26、蚊 FB.Mk.XVIII、蚊 NF.Mk.II、蚊 F.Mk.II — 7.7 毫米勃朗宁机枪备弹量由 500 发/挺更正为 750 发/挺。资料来源:Mosquito-FB6-MM-AP2019E.
其他变动
- AH-1W、AH-1F — 新增随动显示飞行数据的头瞄提示系统 (HMCS)。
- 苏-25BM — 修复了座舱视角下多功能显示器 (MFD) 显示的水平线未对齐的问题。(玩家报告).
- F-15I 雷霆 — 修正了 SPICE 2000 制导炸弹对应的图标。(玩家报告).
- 幼狮 C.10 — 头瞄界面已获升级。(玩家报告).
- SBD-3 — 修复了内构预览视角下所有机枪吊舱对应的模块均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玩家报告).
- T-2 (所有型号)、F-1、猎人 (所有型号)、苏-7 (所有型号)、闪电 (所有型号)、MD.450B (所有型号)、F-84B (所有型号)、F-84G (所有型号)、F-84F (所有型号)、 MD-460 (所有型号)、MD 452 (所有型号) MD 454 (所有型号)、J 35 (所有型号) — 弹射座椅系统已获实装。
- F-16A block 15、block 20、F-16C、F-16D、F-16I、F-4EJ 改、F-5AG、歼-8F、幼狮 C.10、米格-29 狙击手 — 修复了平视显示器 (HUD) 俯仰轴梯度无法超过 40 度的问题。(玩家报告). 为搭载 AGM-65 小牛空对地导弹的战机 HUD 新增导弹发射包线。(玩家报告).
- 米-35P — 修复了座舱内电风扇不会转动的问题。(玩家报告).
- BV 238 — 新增引擎灭火系统。资料来源:BV 238 Baubeschreibung.
飞控模型变动:
- 直升机在鼠标控制模式下的俯仰轴控制速度已获提升。
- F-14A — 修正了油箱在负 G 过载下的供油量。(玩家报告).
- 苏-27、苏-30SM、苏-33、苏-34、歼-10A、歼-11 — 对引擎转速进行了调整,最高转速下的推力波动已获更正。
- 雷电二一型、雷电三三型 — 修复了高速飞行时座舱视角出现剧烈抖动的问题。
- C.R.714 — 修复了战机出生在跑道上时出现自行移动的错误。
- 雷电三二型 — 修复了发动机功率在 7000 米以上高度出力过低的问题。
- F4U (所有型号) — 对燃油调节器的机制做出调整。现在若混合比过低,引擎可能会出现喘振现象 (仅限全面操控模式下手动调节混合比的情况)。
海战舰艇外观模型、损伤模型、性能参数与武器配置调整:
舰船火力配置:
- 对 AI 自动防空系统进行了调整:下调了 AI 防空炮手过高的开火精度。各口径防空炮先前过远的对空开火距离现调整为更加接近历史的数值。例如,37-40 毫米口径的中口径防空炮现在最大开火距离设置为 3000 米,12.7 毫米防空机枪的开火距离设置为 1500 米。海战街机模式下的对空目标提前量已被移除,玩家只需瞄准空中目标,火控系统将自动补偿提前量。
- 海战街机模式新增鱼雷管独立补弹功能。对于船体两侧各设有固定式鱼雷发射管、无法同时瞄准两侧目标的舰艇,现在当一侧发射管的鱼雷耗尽后无需射空另一侧发射管后才能开始装填。空置鱼雷发射管将独立进行补弹操作。
- 海战街机模式下航空鱼雷的投放速度与高度限制进一步放宽,由历史数值的 3 倍增加至 5 倍。
舰船性能参数、物理机制与损伤模型:
- 重新制作了所有舰艇的损管界面。即先前在社区爆料中提到的自动损管功能,以下为详细介绍:
- 游戏内所有远洋与近岸海战舰艇新增“损害管制”界面,允许玩家选择优先进行的损管操作。在舰艇改装件界面右下方点击“损害管制”按钮即可进入这一界面。
- 自动损管系统意味着玩家无需手动按下维修、灭火与排水按键,舰艇在受到损伤后将自动进行损管操作。
- 目前损害管制界面中共分为三类:维修、灭火与排水,对应自动损管系统优先进行的操作,即“主要操作”,随后是“次要操作”以及“附带操作”,优先级逐步递减。三项操作可同时进行,但主要操作的优先度最高、完成速度更快,次要操作的速度稍慢,附带操作的完成速度最慢。
- 如果玩家没有为舰艇分配优先进行的损管操作,将会沿用原有的三个手动操作流程,即按下对应按键后船员全力投入单一损管操作中。
- 等到主要操作对应的损管步骤完成后 (如设置优先进行修理的情况下,即等到修理完成后),舰员将全力投入次要操作,对应的损管速度将不受任何减益。若玩家为三项损管操作均分配了对应的职能,那么若次要操作完成后附带操作对应的损管流程尚未结束,舰员也将全力投入最后一轮损管工作。
- 不同舰船完成次要操作与附带操作的具体速度各不相同,随舰船大小、布局以及舰员数量而定。同时自动损管系统的效率还与舰船所处时代相关。比如一战时期的无畏舰仅能靠舰员徒手用水桶与沙子扑灭火灾,二战以及之后的舰船设置有泡沫灭火系统以及其他抑燃介质以高效扑灭火灾——损管系统的其他部分如维修与排水均是如此。因此不同时代、舰员数量与大小的舰艇将拥有不同的损管效率系数。玩家可在损害管制界面查看相应系数,三项操作对应的效率系数均展示在窗口右侧。
- 自动损管机制各模式切换时间设置为 4 秒。
- 移除了舰艇的临时抢修 (即未解锁维修改装件时的临时抢修) 机制。由于海战舰艇现已默认配备损管工具,加之新版自动损管机制已将损管操作自动化,螺旋桨轴、发动机舱与锅炉舱的自动维修机制 (即未研发损管部门下的临时抢修) 已不再适用。
- 玩家可在基地界面左上方的 设置选项 → 海战设置 开启旧版手动损管功能。新增修补船体裂口进度条图标。
- 为修补船体裂口、恢复舰船浮力与航行稳定性的操作增加了单独的图标,先前这一操作与维修舰上其他模块一样以扳手图标显示。现在维修船体裂口时,将会单独显示对应的补漏进度图标,补漏完成后将会开始排水操作,排水进度图标仍为原先的样式。
CDK
- 修复了玩家自定义模型无法正常加载的问题。
经济系统与研发机制
- 歼-11A — 所有空战模式下的分房权重由 13.7 下调至 13.3。
- M1A1 — 所有陆战模式下的分房权重由 11.3 提升至 11.7.
- EC-665 虎 HAC — 历史模式下的分房权重由 12.3 提升至 13.0。
- 威斯特法伦与赫尔戈兰进行折叠。
- 轻剑 — 由 VII 级移至 VI 级。
- 突击者 防空型/突击者 HVM 与黄蜂-AK/箭-10M 载具编组现拆分为突击者 防空型/黄蜂-AK 以及突击者 HVM/箭-10M。
- 洛林突击炮/ELC bis 载具分组现拆分为 2 个独立载具。
- 洛林突击炮 — 保留在编组当前位置
- ELC bis — 载具分类由坦克歼击车变更为轻型坦克,新增轻型坦克对应的侦察改装件。载具在科技树上位置移至 AMX 13 后方。
- AuF1/AMX 10M 载具分组现拆分为 2 个独立载具。
- AuF1 — 由 V 级移至 IV 级,位于洛林突击炮后方。
- AMX 10M — 作为第二辆载具与福煦折叠,编为新的福煦/AMX 10M 分组。
- Lvkv 42 — 由 IV 级移至 III 级。
- RakJPz 2 — 作为第二辆载具与自动火箭发射车折叠,编为自动火箭发射车/RakJPz 2 分组。
- 豹猫/猎豹 1A2 分组由 VII 级整体移至 VI 级。
- 风暴-S — 作为第二辆载具与 IT-1 折叠,编入 IT-1/风暴-S 分组。
- 箭-10M2 — 作为第二辆载具与黄蜂-AKM 折叠,编入黄蜂-AKM/箭-10M2 分组。
- 小檞树改进型 — 作为第二辆载具与 M247 折叠,编入 M247/小檞树改进型分组。
- М50 — 作为第二辆载具与 M56 折叠,编入 M56/M50 分组。
- PGZ04A — 由 VII 级移至 VI级。
- ZSU-23-4 (意大利) — 由 VI 级移至 V 级。
- SIDAM 25 西北风 — 由 VII 级移至 VI 级。
- 击球手 — 由 V 级移至 IV 级。
- ZSU-23-4 (以色列) — 由 VI 级移至 V 级。
- M55 (美国) — 作为第二辆载具与 M44 折叠,编入 M44/55 分组。
- M55 (法国) — 作为第二辆载具与 M44 折叠,编入 M44/55 分组。
外观自定义系统
- 新增全新资料头像边框。其中部分可通过游戏内任务解锁,另外部分则可花费金鹰购买。
- 法国地面载具新增单色棕系迷彩,可花费金鹰解锁。
- VT4A1 — 新增数码迷彩涂装,可花费金鹰解锁。
- 新增现代直升机飞行员主题资料头像,可通过游戏内成就解锁或直接花费金鹰购买。
- 部分成就解锁头像新增金鹰购买选项。
交互界面
- 科技树图标外观现支持自定义功能,可使用科技树内已解锁装备方的阵营名称与旗帜替换默认外观。可编辑科技树图标外观,默认情况下显示阵营名称与国旗图标,可选择仅显示旗帜或名称,或者使用科技树内已解锁的装备方旗帜;该机制仅允许选择国旗图标,进行的更改仅影响科技树图标展示外观,仅自己可见。
- 战局内排行榜与结算界面会显示参加战斗的载具所属装备方图标,替代原先的科技树图标。如需恢复原先的阵营显示方式,可在基地界面出击队列编辑栏进行更改。
- 隐私设置新增隐藏连队名称功能。该选项启用后,连队名称前缀将仅在其他玩家视角下的联系人列表、战局回放以及服务器回放文件中显示。.
游戏机制
- 新增每日免费通用备用载具机制。玩家每天可免费使用 5 次通用备用载具,可消耗免费次数在支持使用备用载具的模式下再次出击。每日免费备载无法累积至次日,也不会作为道具加入库存,仅能在战斗中使用。每日免费通用备载使用次数于北京时间每天 8:00 在战局外刷新,也就是如果玩家在 8:00 时处于战斗中,那么仍能在同场战斗中使用前一天未消耗完的次数。使用次数将在下场战斗中重置为 5 次。
- 直升机座舱武器官视角新增头瞄引导机炮功能 (需要载具具备对应功能)。
- 自定义模式加入友军标点指示目标功能,在创建战局时开启“小队目标标记对所有友军可见”选项即可启用。
图形画面
- 重新制作了小口径武器子弹的命中效果,画面表现升级。
- 修复了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尾迹在空中滞留过久的问题。
- 修复了载具在沙地上行驶时会出现白色烟尘的问题。
音效变动
- 搭载燃气轮机的坦克在 80 米外的引擎音效将更加自然,就音效辨识度而言将与其他采用内燃机的坦克大致相近,乃至略微更安静一些。
- 其他玩家坦克的履带音效现变得更加响亮、更容易辨识。
- 显著缩短了炸弹爆炸掩盖其他音效的作用距离。相应地,只有在距离爆点相当近的地方,坦克引擎音效才会被炸弹爆炸声所掩盖。
- 玩家空中载具开火音效现与同时开火的枪炮数量相关联,枪炮未同步开火的情况将更加明显地反映在音效上。先前开火音效与战机搭载的枪炮数量无关。
- 泰国与荷兰地面载具新增对应国家语言的成员组配音。
- 修改了地面载具火炮开火音效在城市环境下的回声,现在更加自然真实,与城市环境建筑密度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