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史实贴花·八月

各位玩家们好,我们很高兴再次为大家带来全新历史主题贴花!如果各位已经解锁上个月感兴趣的所有内容,我们希望八月份新带来的精选贴花同样能吸引大家,成为日常游戏时的小小挑战,让您能有额外的动力体验不同科技树和军种的战斗,顺带丰富自己的贴花收藏!

以下贴花自北京时间 8 月 8 日 19:00 起开放解锁,9 月 8 日17:00 截止。

所有贴花任务需要使用 III 级及以上载具完成。

新增贴花

image

第 106 陆基轰炸机大队“蜗牛轰炸机”徽标,意大利

使用意大利空中载具以航空炸弹击败 20 名玩家

image

水手长臂章,苏联

使用苏联海战舰艇对敌方目标造成 20000 点伤害

image

“CAS 老妈”标语,美国

使用美国空中载具取得 3 次前三名

image

“功臣号 (初代)”标语,中国

使用中国陆战载具击败 60 名敌方玩家

image

“斯雷普尼尔 (北欧神话中奥丁的坐骑)”标语,瑞典

使用瑞典轻型坦克击败 40 名敌方玩家

贴花介绍

“CAS 老妈”标语,美国

美国空军第 175 联队飞行员托马斯·哈里特个人标识。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美国空军对机鼻涂鸦的管制逐渐放松,旨在重新发扬二战期间的机身彩绘艺术,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同时激发新一代新飞行员的责任意识,个性化图案由此蔚然成风。第 175 联队成为这股复兴浪潮的引领者,托马斯与同僚飞行员吉姆·查乔洛夫斯基负责了多数机头艺术创作。一开始两人特别选用了易擦除的蛋彩颜料绘制,以规避来自上级的压力。他们设计的女郎涂鸦极大提升了飞行员的士气,部队标识同样激发了联队乘员的荣誉感,推动该传统延续至 1990 年代。这组由托马斯制作的图案以略微倾斜的角度喷绘在他的 A-10 疣猪攻击机机鼻上,恰好位于驾驶舱正前方位置。


“斯雷普尼尔”标语,瑞典

瑞典陆军 I5 耶姆特兰野战猎兵团“斯雷普尼尔”标语。虽然有关斯雷普尼尔的文字记载见于 13 世纪左右,但作为神话形象则最早可追溯至数百年前的维京时代。在北欧神话中,八足神马斯雷普尼尔是奥丁的坐骑,兼具极致速度与力量,更担任着灵魂引渡者的角色,引导亡灵穿越不同界域。该部队所属载具的外号大多取自北欧诸神与传说典故,也因此拥有不晓得名气。有意思的是,这一外号采用了军使载具涂装中相当少见的负空间技法绘制于 I5 猎兵团所属的 CV9040A 步兵战车炮塔左侧位置,神马的名字在绿色涂装基底上显得更加醒目。


第 106 陆基轰炸机大队“蜗牛轰炸机”徽标,意大利

意大利皇家空军第 106 陆基轰炸机大队徽标。相较意大利同时期其他花哨的部队标识,这一徽标相对冷门,曾于 1940 年出现在至少一架部署于意大利南部的飞机上,描绘了云层间投弹的蜗牛形象,甚至还原了甲壳内的自卫机枪手。有趣的是,第 106 大队的徽标似乎在构图方面与第 107 大队高度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后者采用的是乌龟图案,据推测大概是通过这两种行动缓慢但拥有坚硬甲壳的生物以此体现轰炸机部队的特点:当时诸多意大利轰炸机采用的涂装方案与甲壳纹理不尽相似。该徽标绘制在大队所属的 Z.1007 轰炸机垂尾位置,位于机尾序列号上方,蜗牛头部指向机尾方向。


“功臣号 (初代)”标语,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初代“功臣號”标语。1945 年,东北民主联军积极收缴日军遗留的武器装备,在沈阳坦克修理厂缴获了 2 辆日制九七中战车改型,分别命名为 101 号车与 102 号车。在后续维修期间,101 号车遭到人为破坏,因此 102 号车成为了人民军队首支装甲部队——东北坦克大队的独苗。1948 年解放锦州期间,102 号坦克孤军冲向敌军阵地,为步兵扫除了前进障碍,期间驾驶员董来扶冒着危险抢修战车,顺利完成了任务。战后,第四野战军授予董来扶一等功臣荣誉,并将这辆坦克命名为“功臣号”。由于 102 号坦克资历最老,培养的车组与技术人员最多,为此部队亲切地将其称为“老头坦克”。“功臣号”在 1949 年开国大典期间率领坦克方队接受检阅,这一承载着无上荣誉的称号以手写字体呈现在车体侧面装甲上,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的多辆英雄坦克所继承。


水手长臂章,苏联

苏联海军水手长技能证章。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海军部队为各类专业岗位设计制作了多款识别徽章,既涵盖负责养护鱼雷的电气工程师等专业职位,也包含水手长航海长等一般性职位。从职能角度而言,水手长主要负责航海安全维护,确保舰船得到有效保养并具备适航性。徽标的主体图案为锚链环绕铁锚的海军通用样式。该系列证章默认采用红黑双色镶边,若佩戴者超期服役则可升级为金色镶边。此类标识主要作为肩章体现佩戴人员的职位,同时也出现在明信片等纪念品中,至 20 世纪 80 年代逐步废止使用。


返场贴花

image

第 51 对地攻击-轰炸机联队第 2 大队第 4 中队徽标,法国

使用法国空中载具击毁 30 个地面或水面目标

image

第 400 战斗机联队第 7 中队徽标,德国

使用德国战斗机击败 50 名玩家

image

“骑士”徽标,以色列

使用以色列陆战载具以不低于 60% 的活跃度完成 20 场战斗

image

陆自第 7 师团第 7 高射特科连队第 3 高射中队徽标,日本

使用日本陆战载具击毁 20 架空中载具

image

第 9 装甲师徽标,英国

使用英国地面载具获得 15000 分

返场贴花介绍

第 51 对地攻击-轰炸机联队第 2 大队第 4 中队徽标,法国

法国空军第 51 对地攻击-轰炸机联队第 2 大队第 4 中队徽标。二战期间法国各中队使用的部队标识图案大多继承自一战以及战间期的设计。该部队标识中的“带翼乌龟”形象也不例外,先前出现在 SAL 203 中队、第 39 侦察轰炸团以及 BR.55 大队的识别徽标中。第 51 对地攻击-轰炸机联队第 2 大队组建于 1939 年 12 月 15 日,仅存在数月便于 1940 年 4 月 15 日解散。该中队主要驾驶布雷盖 693 型攻击机,机尾垂直尾翼偶见带翼乌龟图案,新月指向机首。不过该图案较少涂装在机体上,更多情况下是作为飞行员臂章使用。


第 400 战斗机联队第 7 中队徽标,德国

德国空军第 400 战斗机联队第 7 中队徽标。徽标图案描绘了吹牛大王闵希豪森男爵骑着酒瓶做的火箭一飞冲天的场景,对于这样一支主要装备彗星火箭动力截击机的部队来说可谓恰如其分。不过围绕着这一标记本身存在不少争议:有关彗星战斗机的影像资料中很少拍摄到部队标识,此外历史资料中也未提到这一标识的存在。该图案于 1965 年英国方面向德国慕尼黑博物馆捐赠彗星战机藏品时首次露面,在飞机修复和重新涂装过程中,该徽章被选作代表第 7 中队的标志。与所有彗星战斗机的部队标识一样,这一图案绘制在座舱正前方、紧邻机首整流罩的位置。


“骑士”徽标,以色列

以色列国防军“ABIR"”(骑士) 徽标。以色列坦克上的车组个性化标识相对少见,多数车组在战斗前会按照命令抹除或遮盖装备上的涂鸦或标语,只允许保留部队官方标识。这段希伯来语艺术字意为“骑士”,采用了同时期装甲部队内部流行的字体,内容也与其他车组“打击”、“利剑”、“雷霆”等响亮的口号相似。文字上方可见早期梅卡瓦坦克标志性的火炮造型。该徽标见于上世纪 80 年代某辆梅卡瓦 Mk.2 型坦克车体后部的乘员舱门上。


陆自第 7 师团第 7 高射特科连队第 3 高射中队徽标,日本

日本陆上自卫队第 7 师团第 7 高射连队第 3 高射中队徽标。尽管第 7 师团早在 1955 年末就已成立,但所属的第 7 高射连队则要等到 1981 年 3 月 25 日正式成军。第 3 连队驻屯于北海道东千岁基地,装备有 8 辆 87 式高射炮及若干 73 式装甲运兵车。部队选择蝎子作为徽标主体图案主要因为其隐秘且致命的特性,同时蝎子扬起的毒刺与 87 式高射炮展开搜索雷达时的外观颇有相似之处。此徽标通常绘制于炮塔两侧,具体位于烟幕弹发射器阵列正前方,侧方装甲延申处。


第 9 装甲师徽标,英国


英国陆军第 9 装甲师“熊猫”徽标。这一标识的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纪 30 年代一支名为“大熊猫”的英国马球队,这支球队以制服醒目地印着黑白熊猫图像而闻名。二战爆发后,球队有多名成员参军入伍,并晋升为第 1 摩托化机枪旅的指挥官,并将原本马球队的徽标选定为部队的识别标识。第 9 装甲师于 1940 年 12 月 1 日正式组建,其首任师长蒙塔古·布鲁卡斯·伯罗斯曾任第 1 摩托化机枪旅指挥官,因此为新组建的装甲师沿用了熊猫标识。该师于 1944 年 7 月 31 日解散,始终未以完整建制参与实战。部队所属多数装甲车辆在首下和车尾装甲的角落均绘有该徽记。

月度史实贴花可通过自定义菜单底部的“月度贴花”分类内查看。一个月后,这些贴花将被转移至对应的分类目录中。

若要追踪贴花任务进度,请前往个人档案 → 贴花 → 月度贴花 界面。在此页面点击任意贴花的“追踪进度”按钮,即可在基地界面实时查看进度。

所有贴花的描述文本均附有详细说明,涵盖标识的历史渊源、图案设计特征、曾列装的载具型号,以及对应标识在载具上常见涂绘位置的考据信息 (部分源自部队徽章设计的贴花除外,此类贴花可能未必实际应用于载具涂装)。这样一来如果您希望在游戏中还原历史涂装,就可以相当便利地以此为依据装点您的爱车。

感谢您的阅读,祝各位指挥官们游戏愉快。如有希望出现在游戏内的贴花建议也欢迎持续向我们提交 ,期待下个月与您再次相会!